物联网是智慧农业的基础,它的产业链分析对智慧农业产业链分析有代表作用,下面先大致分析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状况。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含传感网硬件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以及平台和应用提供商等众多环节。
在整个产业链中,传感器芯片厂商主要生产和硬件设备,通过传感器将自然环境的物理信息转换和制造能够应用于感知各种物理环境的和无线的传输手段将感知的信息汇聚到后台的应用服为电子信息,然后可以通过各种有线服务系统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将感知信息进行远程传输或者汇聚,通常需要利用电信运营商运营的公众服务通信网提供数据通道。对于物联网系统的应用,般比较复杂,涉及较多的硬件、软件系统以及网络设计、维护等工作,因此,通常还需要系统集成商以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环节,以便向用户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应用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物联联网应用逐步从原有提供局域小规模服务的应用范围拓展到提供广域和大规模的物联网用范围。因此,电信运营商正积极参与到物联网应用的研发和建设中,通过构建M2M物联网运营服务支撑平台和模块终端标准化来逐步实现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但综合来看,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链具有以下特征:
目前,国内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呈现出层次低、规模小、个性化的特征,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长期积极参与和资金投人热情。
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速度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相对于互联网来说,物联网的应用要复杂很多,千变万化。在面对复杂的需求环境时,国内的芯片、敏感器件等基础技术特别是高精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还缺乏物联网发展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指引,没有标准就没有规模化。物联网将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在物联网建设中,传感器、计算机、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方面都需要有国家标准的指引,才能整合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需要破除跨行业的壁垒。物联网将推动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行业信息化、部门信息化,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的信息化。信息的共享和信息服务就意味着要破除路行业间的壁垒,建立新的共享与协同型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目前,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因此,要实现物联网时代的互联互通,还需要逐步发展。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最高阶段和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智慧农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产业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农业信息化的初期,基本采用项目式的方式,即客户提出需求,由系统集成商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和开发系统及产品,系统集成商在系统实施时,购买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设备及终端,例如,服务器、传感器设备,宽带人设备(有线或者无线)、操作系统、专业数据库、中间件等,由系统集成商进行统的集成和实施,最终交付给客户使用。在这种方式中,系统集成商占据产业链中的主要位置。这种方式无论从系统上还是技术发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这种产业链结构并不稳定,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逐渐演化至以专业的智慧农业服务运营商为主的产业链结构。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逐步出现专业的智慧农业服务运营商,它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运营,类似于现在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专业的智慧农业服务提供商负责建设所有的平台系统,系统集成商可以承担其中的系统建设工作。在这种产业链结构中,服务运营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由专业的服务运营商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可以确保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智慧农业服务运营商出现,系统集成商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努力延展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和位置,向专业的智慧农业服务提供商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