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碳足迹”,是指以二氧化碳为统一标准计算个体或团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它是一种通过量化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测量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的指标。根据IEC1634号报告,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60%,被认为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重要原因,占据了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绝大部分。不同种类等量的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不同,国际上利用C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标准将其他种类的温室气体统转换为二氧化碳来衡量温室效应的大小。
Tukker等(2006)认为碳足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燃烧的化石燃料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如能源消耗与交通方式;另一部分是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李鹏等(2010)对昆明六家四星级酒店构建了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结果发现,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主要来源于运营期,包括能源消耗、制冷剂泄漏、垃圾释放三个方面,而酒店规模对碳足迹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罗芬等(2010)通过整理国内外碳足迹研究的起源、碳足迹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得出,碳足迹是某一产品或服务从原料购买到产品加工、出售、消耗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邹永广(2011)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旅游景区碳足迹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旅游景区碳足迹对环境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餐饮、交通、旅游活动、住宿,揭示出旅游者产生的碳足迹是对旅游景区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来源。
肖建红等(2011) 采用碳足迹分析方法对舟山群岛构建了旅游全过程碳足迹模型,结果发现,旅游交通的碳足迹最大,其中游客坐飞机的碳足迹占主要地位。
王立国等(2011) 根据已有的碳排放模型,建立了两大旅游碳足迹模型,分别为综合模型和行业模型,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旅游碳足迹占江西省旅游碳足迹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李伯华等(2012)以南岳衡山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衡山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计算模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交通方式的碳足迹排放情况差别很大,其中公路旅游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最大。
本研究认为,旅游业碳足迹是一种根据旅游者、旅游企业等在旅游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统量化标准,用以表示旅游业污染程度的环境指标。从旅游学研究的“三体”学说定义,旅游业碳足迹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主体、旅游媒介体、旅游客体三方面因消耗能源而造成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为统一标准计算。从旅游学研究的“六要素”学说定义,旅游业碳足迹是指旅游者的“吃”、“住”“行”“购”、“娱”六个方面直接或者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为结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