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渔业领域的主要应用

浏览: 作者:他山科技 来源: 时间:2022-08-18 分类:行业资讯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进人了一个关键时期。随着渔业外部大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调整变化,渔业发展正面临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制约,其原有的强势特征开始弱化,发展的速度相对减缓,而物联网为渔业带来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已成为渔业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新“亮点”。


 智慧渔业养殖


    渔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在于设施陈旧和水域污染两个方面。许多养殖场所缺乏现代化、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企业缺乏技术储备,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只能维持现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目前不少商品鱼基地由于经营体制不顺利,导致破坏性经营,后果是池塘坍塌、池塘淤积严重,池塘变浅、设备陈旧老化,企业又无力进行池塘改造,造成固定资产贬值。

 

    水域污染是智慧渔业养殖的另一个问题。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水域绝大部分都富营养化,我国有水质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条受到污染。而海洋方面,自1997年以来,我国海城多次发生规模巨大、毒性极强的赤潮,对我国的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水域的过度开发,原有水草资源的破坏,“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湿地的破坏使入海的水得不到有效的净化等,都是海水被污染的原因。

 

    物联网智慧渔业主要利用物联网的各传感器对水域及鱼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控,主要监控的内容包括:养殖用水质量、饲料要求、病害防治、养殖用水的处理和废水处理技术要形成规范。通过物联网对废水的质量进行控制,废水再利用使养殖用水量大大减少,达到节水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设备,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全天候”监测,同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掌握养殖鱼塘的温度、PH、溶解氧与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相关关系与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温度、PH、溶解氧的变化来了解并控制氨氮。最后,建立环境监控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监控技术将养殖鱼塘的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对养殖鱼塘主要环境因子的同步测定和记录,了解各类养殖鱼塘环境的变化规律、投饵规律、摄食规律、幼体发育、生长情况等,通过整体测试、综合平衡,建立智能化育苗和水产养殖温室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智慧水产养殖


    目前,物联网智慧渔业已经在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试点运行。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在江苏某镇鱼塘上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该地过去养鱼凭经验、靠天吃饭的命运。以往该地在梅雨季节,水池中就必须整晚开增氧泵打水,鱼塘主需要时时刻刻观察鱼塘水中溶氧量、PH值、氨氮,以及水温的变化,并对鱼塘情况进行调节。比如,鱼塘水体PH值低于6或高于9,鱼的摄食量就会减少,从而直接影响鱼的生长,而水温的高低也会影响鱼的摄食。然而,由于控制全凭经验,经常出现投喂不准确,如过量投喂导致浪费、投喂不够导致鱼吃不饱等影响生长的情况。安装了智慧渔业物联网系统后,就像请了个24小时值班的“鱼塘保姆”,能够按实际情况自动启动增氧设备,确保水产品不因缺氧而发生死亡事故。该系统还能将水体的溶氧量、水温、PH值等多项参数实时记录下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终端查询)并能以报表方式打印,再视情况对鱼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无人值守了。

 

    据介绍,该项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主要有水质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测、远程控制、短信通知等功能,该系统综合利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水产苗种繁育阶段的水温、PH值和溶氧量等各项基本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自动处理或短信通知相关人员。

 

    据专家测算,使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养鱼后,节能增效达到20%左右,预计亩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渔民的收人。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投运,不仅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实施标准化养殖要求,严格控制投入品的使用,池塘水质的净化循环使用,从而保证养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