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感知层

浏览: 作者:他山科技 来源: 时间:2022-08-19 分类:行业资讯

    在智慧农业的各种应用场景中,可以看到其产业链复杂而分散,并且标准化严重滞后。首先,对于智慧农业所大量应用的物联网技术,目前缺乏在统一的框架内融合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理论、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


 智慧农业


    其次,涉及的行业和标准化组织众多,例如,在农产品溯源应用中经常用到的RFID设备,仅RFID器件就有30个国际组织制定的250个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顶层技术架构设计,同时又涉及大量国际标准化组织,很难协调。接着,在智慧农业应用中所采用的各种传感器,其专业性和专有性太强,例如,有的是测量大棚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有的是测量粮仓中的粮食温度和湿度,有的是测量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同样是测量温度和湿度的指标,但因为测量对象和应用场景不同,其采用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有所差异。因此,往往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另外,在传感器方面,在我国有数不清的传感器设备制造商,但在这一产业链中,我们不掌握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80%以上幕进口芯片,因此,也造成了传感器成本居高不下。

 

    在传感网设备中,除了传感器设备外,还需要考虑的有控制类的设备,根据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要达到智慧的状态,则必须要和自控应用相结合。而目前关于控制设备的控制协议,同样有多种,例如,Mobus BACnet LonWorks等,这些控制协议如何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智慧农业远程服务平台进行结合,在远程公共服务平台不能提供服务时,本地的自控网络如何以自愈形式进行操作等,这些层面也都缺少相关的规范。

 

    因此,对于感知层面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要求产业链各方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积极参与行业、国内以及国际相关传感网标准的制定。另外,由于传感网数据汇总后,需要通过感知层的接人网关或者通信模块实现感知数据的汇聚和远程传送,这一部分接口也需要标准化,电信运营商在这部分接口方面应积极制定相关的协议标准,并引导产业链厂家完成相关标准或协议的内置,推动标准或协议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