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化论的角度讲,地球上的人类也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生命计程。这种形式与过程正是地球与太阳、与宇宙空间能量交换的结果,也是各种能量势力平衡的结果。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一种灾难性后果,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对于某种生命很残酷,也许这种变化会使其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比如人所共知的恐龙。对于整个地质历史来说这种变化又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自从地球有了人类,这种截至目前自认为是最聪明的“动物”,能否逆转这种变化,显然结果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均正在努力。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多次显著的变化,地球上的生命也几起几落。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人类不但逐渐适应了这种气候,习惯了这种气候,甚至开始依赖这种气候,人的生理、心理都已经完全接受了这种气候。但是现在这种气候就要被打破了,于是人们恐慌、不适应,而且有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气候变化也成了闻之警觉、谈之色变的敏感词。本来地球温暖、湿润,是人类美好的、以生存的家园。而这种温暖正是由于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 温室效应”。而能够吸收辐射的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室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而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人们对温室气体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认定温室气体的增加正是这些灾难性后果的原因。
本来在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1. 8ppm (约0. 4%),已上升到近360ppm。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 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C到0.6C,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地球平均温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1996年发表了新的评估报告,再次肯定了温室气体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依据各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 5C到4C。
新证据支持二氧化碳导致气温升高:
新华社巴黎3月1日电一个欧洲研究团队日前报告说,他们对南极冰芯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末次冰消期,南极气温上升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步发生。这一发现表明,二氧化碳极有可能是这一时期南极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冰消期指从盛冰期冰川开始消融退缩至冰川消亡这一时段。此前研究曾认为,在距今约2万至1万年前的末次冰消期,南极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气温上升800年后才开始增加。
南极冰盖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大气和气温资料,可供人们研究二氧化碳浓与气温变化的时间顺序,进而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引发的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一支由法国研究人员领导的欧洲研究团队对5块南极冰芯样本进行了分析由于冰芯封闭的气泡内气体的年龄与冰芯的年龄存在差异,研究人员通过测量气体中氮15同位素含量等方法来确定气泡和冰芯的年代差,由此发现,在末次冰消期南极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是同步变化的。
研究人员下一步打算对同时期的其他冰芯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他时期南极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时间顺序。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就这样,人们开始将二氧化碳看做是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于是碳交易、控碳、减碳,也就是在低碳上达成了共识碳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