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

浏览: 作者:他山科技 来源: 时间:2022-08-15 分类:行业资讯

    RFID系统基本上由射频识别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


RFID系统


    射频识别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或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大规模集成线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每一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该目标对象,并且芯片中保存着该对象相关信息的电了数据,通过天线发送给阅读器进行解码,从而识读该对象。


    阅读器也称为读取器或识读器等,读取(也可写人)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在RFID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阅读器的频率决定了RFID系统的工作频段;其次,阅读器的功率直接影响到射频识别的距离。阅读器的主要功能有: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功能;与中央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在读/写区内实现多标签同时识读的功能;能够进行固定和移动标签的识读;能够校验读/写过程中的错误信息等。


    天线在电子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在RFID系统中,天线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RFID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运行。因而,RFID系统选用天线时需要考虑一定的条件,例如,天线的尺寸及阻抗、应用到物品上的RF性能,或者处在其他贴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周围时的RF性能等。


RFID


    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在揭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方式包括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用于中高、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 kHz、225 kHz和13.56 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米;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用于超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 MHz、915 MHz、2.45 GHz和5.8 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米,典型作用距离为3~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