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对智慧农业的发展都极为关注,同时根据本国农业的特色,逐步采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作物产品的生产率。本章将按照北美、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地域分类方式,对国外智慧农业的发展进行概要性的介绍。
北美农业的特点:
美国以农立国,19世纪70年代以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优势。 农业为工业化积累了巨额资金,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随着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1 年仅占2.9%,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美国高度发达的农业仍然是一个巨大规模的生产部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农业的特色为分区产业带的农业生产模式,美国主要的农业专业化区分类如下。
①牧草乳酪区(乳酪带)。 包括东北部和滨湖各州,这些地方气候寒湿,无霜期较短,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加以本区接近“制造业带”,城镇人口密集,有广阔的市场,故发展成为以牛奶生产为中心的牧草乳酪区。大部分耕地种植牧草、青贮玉米、块根作物等。
②谷物饲料与牲畜产区(玉米带)。位于牧草乳酪区之南,北纬40°~ 45°之间。以艾奥瓦、伊利诺伊、印第安纳、俄亥俄和密苏里等州为核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扩及邻近各州。本区地势平坦,耕地集中,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湿,无霜期较长,利于玉米生长,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地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飞速增长的大豆种植业也主要集中在本区,玉米与大豆轮作。
③小麦与其他谷类作物区(小麦带)。位于大平原中、北部,主要包括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堪萨斯、蒙大拿、俄克拉荷马等州。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北部冬季较长而寒冷,以种植春小麦为主;南部可种冬小麦。其他作物如高粱、亚麻等的产量也居全国前列。小麦与牧草轮种,又多天然牧场,肉牛业较盛。
④棉花带。指北纬37°南,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太平洋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暖湿,无霜期长,是历史上有名的非灌溉棉区。但在东南部各州老棉区,因长期单种植,土壤肥力耗渴,侵蚀严重。过湿的气候造成虫害,加以农场规模小、机械化水平较低等原因,植棉业日益衰落,棉田向“带”内自然条件较好的中南部(密西西比州等)和西南部(得克萨斯州等)集中,形成不连续的块状分布。“带”内缩减的棉田改为大量种植大豆、饲料谷物等,发展智慧畜牧业。
⑤源合农作带。介于玉来带与棉花带之间,即阿巴拉奥亚高地和败扎克高原等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区内差异明显,反映在农业生产布局上,表现为多门类经营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小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烟草、冬小麦、玉米、肉畜业,兼有北部玉米带、西部小灵带和南部棉花带的农业生产类型。
⑥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指落基山及其西部的山间高原和盆地。气候干旱,利用天然牧场发展比较粗放的畜牧业,以毛用羊和肉用牛为主。北部是季节性放牧区,其中哥伦比亚高原上有大面积非灌溉农业区,是小麦带以外最重要的小麦产地,也种植豆类、甜菜等作物。南部是常年放牧区,通过系列大型灌溉 工程的兴建,发展了集约化灌溉农业、种植棉花等作物,其中亚利桑那州是全国主要产棉州之一, 并以单产水平高著称。
⑦太平洋岸北部小麦和林牧区。气候温暖湿润,山区保留大面积的原始林地,林业发达,为全国最大的木材产区。威拉米特谷地种植小麦、苜蓿等作物,发展乳用畜牧业。盛产温带水果,华盛顿州的苹果产量占全国1/3左右。
⑧太平洋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地处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属地中海型气候;加利福尼亚大谷地土壤肥沃,规模宏大的“北水南调工程兴建后,灌区扩大,促进农业迅速发展,加利福尼亚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州。柑橘、葡萄、草莓等多种水果产量居各州之首,也是棉花、甘蔗、稻米等作物的主要生产州。畜牧业发达,以乳牛和蛋鸡为主。
⑨湿润亚热带作物区。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终年高温多雨,盛产甘蔗、稻米等,佛罗里达州是全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为主)和蔬菜生产基地。